3月2日,低效井TP266H井酸压后喜获高产,以6毫米油嘴开井,油压24兆帕,小时产液6.2立方米,含水30%。
3月8日,高含水井T706井堵水措施层位调整后,原主力层位奥陶系生产层焕发青春,喜获高产,日产油48吨,加入高产井行列。
截至目前,该厂已有6口低产低效井恢复生产,原油日产量较年初上升150吨,达到了5250吨。
今年,该厂原油生产形势严峻,产量结构及指标变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2014年,该厂原油产量任务为194万吨,与2013年相比,产量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产量从153.5万吨上升到了161万吨,主要指标自然递减率要降低3.8个百分点,达到17.6%,这对油藏物质基础较差、资源接替形势不明朗、缺乏上产阵地以及注水、注气效果不佳的采油三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也意味着以往依靠“新井上产、投资成本拉动上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针对严峻的生产形势,该厂广大干部职工着力“三个精细”,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入手,深耕油藏,精管细理,苦练内功,立足措施挖潜弥补递减、稳定产量,取得显著效果。
“TP7井因高含水已停产多年,前期采取堵水措施无效,如果再上新措施风险太大。”
“可是措施井选井越来越难,每口井措施轮次已达3.2次。上产增效只能在不可能中找可能。”
2月19日晚,塔河采油三厂油田开发研究所油藏室内地质人员围绕TP7井上不上挖潜措施展开了争论。
“上不上措施不能拍脑袋决策,要让油藏规律说话。我建议对该井的出水成分进行精细化验,先判断出水点到底在哪里,接下来再谈上不上措施。”油藏室主任蒋林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经过油井出水成分的精细化验,技术人员发现该井的出水点不是以前认为的生产层位,而是套管破损导致上覆地层漏失水抑制了油井生产。前期采取的堵水措施不对症。据此,技术人员果断作出决定,对该井实施套管修复挖潜措施。措施实施后,这口沉睡几年的停产井重新恢复生产,日产油20余吨。
2月的塔河,春寒依旧延续着冬季的严寒,该厂新年打响的“三个精细”原油上产进攻仗如火如荼。
TH10420X井井场上,地质技术员刘刚波正蹲在井口设备旁,仔细把脉问诊。该井已实施堵水3次,目前油层仅剩12米。虽是块“排骨”,但他要以吃螃蟹的精神,剔除点肉来。经过分析,他最终开出了注气替油的“药方”。该井“服药”后起死回生,日产原油12吨。
TH10402井累产17万吨后进入低产低效井行列。 该井曾通过TH10404井注气补充生产能量,但无任何反应。地质人员分析后认识到,注气替油无效果的原因主要为TH10402井因长期生产亏空较大,单纯注气达不到能量补充的理想效果。因此,2014年2月初,该厂对其实施气水混注措施,结果让“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日产量达32.7吨。
“转变思路天地宽。以前上的措施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经过精细研究、精细挖潜、精细管理后,就会找到停躺井的真正病因,从而重新恢复一些油井的元气。这是我们实施‘三个精细’以来的一点体会。”该厂厂长程晓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