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马骏骎 黄惠敏
工商银行(4.93,0.06,1.23%,吧)2008年中报显示,该行荣登全球银行盈利之冠。其净利息收入为1317.85亿元,而手续费和佣金的净收入则为244.80亿元,远大理想少于利息收入。对此,经常发表财经文章,在网上有一定影响的网民水草撰文指出,工行盈利全球之冠恰恰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困境。
利息差成银行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以利息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并不是只存在于工行。综观目前已发布半年报的上市银行,一个明显的共性特征是利息差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如建设银行(5.48,0.11,2.05%,吧)中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人民币1110.8亿元,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为人民币126.7亿元,净利息收入占银行经营性收入的89.8%;深发展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息为63.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1%,占营业收入的88.6%。
北京某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国内银行利息差的收入大概会占总收入的85%,而国外的银行只占50%~60%。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下半年信贷规模不可能收缩,银行盈利还将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但长期来看,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未来推动利率市场化将不可避免,因此未来银行业利差将收窄,业绩回落是正常的。如果中间业务、金融服务上不去,吃利差的模式一改变,银行业绩将可能出现大幅度下滑。
无风险盈利模式折射经济困境?
水草在他撰写的《工行盈利全球之冠折射中国经济困境》一文中表示,中国银行(3.70,0.05,1.37%,吧)业的盈利完全来自央行的政策。央行在去年12月21日将1年期的存款利率定为4.14%,一年期贷款利率为7.47%。“截至2005年12月末,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如果我们假设平均存款利率被人为压低2个百分点,则中国老百姓一年给中国银行业贡献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所以他认为,这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内需的增长。贷款利息过高,大大加大了企业的负担,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