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136  新疆  帽子  祝永亮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股市财经 » 正文

加多宝万言书喊冤 王老吉连发出五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13  来源:网络采集  浏览次数:123
核心提示: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最大的进步之一就是法制的进步。法制才是市场经济的精髓和灵魂,它保证了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主体能够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我国经济能够有今天的巨大成就,正是得益于法律对市场的呵护和保障。不论国资、外资还是民资,都是平等的社会竞争主体。其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月12日,加多宝集团通过一封呼吁社会关注的声明,公开“叫屈”。在这封长达万字的公开信中,加多宝质疑广药方面对其提出的10亿索赔,并强烈呼吁社会支持及公正待遇。“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王老吉昨晚回应商报记者。
   加多宝:“广药赶尽杀绝”
   “这种翻云覆雨、赶尽杀绝的行为,在我们与广药的缠斗中已经多次出现。”加多宝如是说。加多宝在声明中称,当初向广药租用商标时,王老吉已陷入停产,是自己通过17年的努力将“红罐王老吉”培养为价值千亿的无形资产,并将凉茶这一岭南“地域性”饮料推向全国。“仅仅在我们的原料基地,从事中草药种植的贫困山区或老区的农民就达几十万人。”加多宝称,面对2012年5月商标被收回一事,其只有用“求告无门、呼号无地”来形容。而对近期的诉讼,加多宝提出,广药向广州中院缴纳了500万元保证金,这意味着不管审理期多长,不论最终判决结果如何,即使加多宝胜诉,由这项“诉中禁令”给加多宝带来的损失,也不会超过500万元。“同样的问题反过来,当追究我们的广告语给广药集团带来的损失时,却是”10亿“的天文数字。”加多宝表示不解。
   加多宝称,“我们所要求的并非”围观“,而是”远离“,让”非公企业“加多宝和国有企业广药能够平等地站在法庭上。”
   广药:五问加多宝
   广药方面昨日晚间向商报记者发来回应称“不论国资、外资还是民资,都是平等的社会竞争主体,其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还对加多宝提出五大疑问。
   “加多宝为何要租用王老吉品牌?”“为何加多宝会输掉官司?”在广药的声明中,不仅重申了广药对“王老吉”商标的所有权,并否认曾“陷入停产”的说法,“正是看中了”王老吉“这一百年老字号,加多宝才会租用这一金字招牌。”广药还指出,2002年到2003年间,是加多宝母公司董事长陈鸿道多次行贿,才得以使用商标使用权。
   广药还连发三问:“是谁在制造不公平的市场竞争?”“谁在扮演弱者?”“谁才是真正的”影帝“?”
   广药方面认为,加多宝并非真正的“民企”,而是通过外资身份在国内获得了相关优惠,却在“以民企身份多次试图掀起不同性质企业之间的矛盾”,“所谓公开信,正是想通过引导社会情绪来博取同情。”
   加多宝或遭10亿索赔
   此番争端缘起于一个多月前的官司。1月31日,广州中院裁定加多宝立即停止使用“王老吉改名为加多宝”、“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或与之意思相同、相近似的广告语。对此,尽管加多宝再三表示“不服”,却不得不在3月初被迫更改广告,理由为“避免对手频繁恶意干扰”。
   加多宝新广告亮相不久后,广药方面又高调宣布追加两项诉讼请求:一是请求法院判定加多宝虚假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二是要求加多宝做“”王老吉“及”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即王老吉从未更名“”的正面广告宣传。“如果加多宝拒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则由王老吉代理实施上述广告宣传,所产生费用由加多宝承担。少则几亿,多则上10亿元。”广药代理律师温旭公开表示。
      王老吉:加多宝才是真正的“影帝” 五问加多宝
    3月12日,加多宝在其官网发布了“加多宝集团致两会代表委员的一封信”,信中再一次质疑广药集团索赔10亿公理何在,并表示广药这种行为是赶尽杀绝。为此,凤凰网独家致电王老吉,相关负责人随即回文凤凰网,文中提到“加多宝母公司董事长陈鸿道通过多次行贿以每年400多万元的价格获得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指出加多宝并非民企,并质疑加多宝扮演弱者、是真正的“影帝”。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最大的进步之一就是法制的进步。法制才是市场经济的精髓和灵魂,它保证了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主体能够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我国经济能够有今天的巨大成就,正是得益于法律对市场的呵护和保障。不论国资、外资还是民资,都是平等的社会竞争主体。其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1、加多宝为何要租王老吉品牌?王老吉品牌创立于1828年,至今已经185年历史,王老吉就是凉茶的代名词。王老吉商标的所有权属于广药集团,“抢商标”一说纯属子虚乌有!1992年,王老吉就创造性地推出罐装和盒装王老吉凉茶,这是中国最早的凉茶饮料,没有王老吉的这一创新和百年历史文化积淀,就不会有现在如火如荼的凉茶产业。正是看中了王老吉这一百年老字号和王老吉凉茶饮料,加多宝才会租用这一金字招牌。如果能够做好自主品牌为何要租用王老吉商标?
   2、为何加多宝会输掉官司?1995年,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通过租赁形式获得罐装和瓶装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而盒装王老吉凉茶则由王老吉药业一直经营至今。所谓“陷入停产”一说,纯属胡编乱造。更为重要的是,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02年至2003年,加多宝母公司董事长陈鸿道通过多次行贿以每年400多万元的价格获得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这本身就是对我国法律的藐视和挑衅,法律不会因为加多宝对王老吉品牌的发展有功,就容忍陈鸿道行贿事件可以逃离法律的监管和制裁。广州市检察院去年6月对外宣布,陈鸿道潜逃海外,至今仍在抓捕当中。
   3、是谁在制造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广药集团收回红罐王老吉经营权之后,加多宝通过签订排他性条约等各种手段阻止王老吉的成长壮大,并耗巨资打造“王老吉被改名”这一虚假广告,已经给王老吉品牌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依规作出“诉中禁令”,正是为了维护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4、谁在扮演“弱者”?业内法律专家指出,法制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加多宝的所谓公开信正是想通过引导社会情绪来博取同情。其一边在市场上通过捏罐、制造流血冲突等行为强势掠夺王老吉的市场,一边扮演“弱者”博取民众同情,本身就暗含了想要获得“超国民待遇”的内在冲动,而这种冲动的基因是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
   5、谁才是真正的“影帝”?在这里更需要指出的是,加多宝并非民企,其通过外资身份在中国获得了土地、税收的优惠,但却以民企身份多次试图掀起不同性质企业之间的矛盾,这既不利于凉茶产业的发展,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我们呼吁企业竞争应尊重法律、尊重事实,任何捏造、诽谤最终都将自食其果。感谢广大消费者对王老吉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会全力以赴,做大做强凉茶产业。(凤凰网)
 王老吉:得到的仅仅是Logo?
   危险点:品牌虽然在手,凉茶还没打过加多宝,就着急多元化,广药显然不明白自己做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
   危局推演:多元化往往是一个企业遭遇阿喀琉斯之踵的开端。王老吉作为凉茶品牌已经深入消费者内心,广药刚一拿来,就开始在“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发力,着力的多元化,王老吉这个品牌的辨识度会越来越模糊。
   未定渠道,先玩多元化,无疑死路一条。娃哈哈之所以强大,正在于其在全国31个省市有1000多家经销商,组成了一个几乎覆盖中国每一个乡镇的联合销售体系,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加多宝之所以如今依然死死把王老吉压在身下,也正在于其虽失品牌,渠道未失。更何况广药治下的王老吉在营销能力、销售能力、稳定的供应链的比拼上,皆差了加多宝一大截,当加多宝已经开进三四线市场,甚至广大农村时,王老吉的红灌凉茶还未见踪影。广药有的只是一个Logo,这个Logo能做成什么事,靠的是人,这恰是广药缺的。
   “王老吉”这三个字正在经历一场“浴火”洗礼,“重生”之时扑朔迷离。
   危险之一:多元化是赌博
   广药集团在回购王老吉品牌前就已经开始了品牌多元化之路,回购成功后更是成立了王老吉大健康产业,产品包括凉茶、莲子羹、豆糕等,覆盖广泛,种类繁杂。
   王老吉在易主这段时期处于波动阶段。正是需要接管梳理和维护品牌形象的时候,此时做多元化会使得王老吉品牌进一步受损。广药这时候多元化发展,难免让人感觉其在赌一个事:充分利用加多宝时期所累积的王老吉品牌效应,如果王老吉做不成功,正好趁此时榨取其更多品牌价值。事实上,从王老吉的多元化产品口碑反馈来看并不很好。
   这不算是一种短视行为么?
   大多企业发展壮大后都进行过品牌延伸的多元化努力,比如惠普、海尔等,成功者有之,而面临危机与衰亡的绝大多数品牌则同样由于产品线的过度延伸导致贪大求全、多而不精,品牌形象和定位模糊。
   “王老吉”这一品牌易主未久,在回归广药后,品牌面临着广告语、包装、定位等新问题;再加之“加多宝凉茶”的冲击,广药亟须要做的应该是重新占领消费者的心智,重拾王老吉的品牌效应。而此时广药却豪赌多元化,只会稀释王老吉的品牌认知,甚至竹篮打水一场空。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元化战略势在必行,但就广药而言,只有在强化王老吉这一主品牌的前提下,推出副品牌――采用全新的名称,才能实现良好发展。
   危险之二:失渠道失空间
   渠道资源的争夺是加多宝和王老吉开局之战的两大核心关键点之一,加多宝之所以在失去王老吉后依然能攻城略地,强大的渠道掌控能力是其核心之一。各大商超、餐饮终端,当消费者需要凉茶时,销售人员总会给加多宝凉茶,甚至当消费者点名要王老吉时,销售人员同样如此,并会给消费者解释缘由。
   如此强大的终端掌控,让加多宝迅速实现了由王老吉凉茶到加多宝凉茶的华丽转身,留给广药王老吉的市场空间又所剩几何呢?
   雪上加霜的是,广药成功回购王老吉已经半年有余,但终端商超渠道和餐饮渠道的拓展却迟迟不见动静,只见广告,终端却不见产品。而加多宝甚至已经把凉茶铺到了广大的乡村市场。
     作为快消品品牌,王老吉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终端能见度尤为关键,而个中翘楚,当属哇哈哈。娃哈哈在全国31个省市有1000多家经销商,组成了一个几乎覆盖中国每一个乡镇的联合销售体系,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哇哈哈每年都会推出大量新品,借助其强大的营销网络,新产品在出厂后一周内即可迅速铺进全国各地60万家零售店,同时与大江南北、沿海内陆的广大消费者见面。从大卖场、超市到娱乐场所、交通渠道、学校和其他的一些传统的批发零售渠道,凭借其“蛛网”般的渠道网络,产品总是会第一时间就出现在了它能够出现的一切地方,迅速形成规模优势。
   危险之三:广药只有一个Logo
   广药拿走了什么?只有Logo,其他什么都没有。加多宝有什么?加多宝有的远远不止渠道。渠道都是墙头草,谁好卖谁挣钱就卖谁。渠道不是根本问题。渠道之外比的是营销能力、销售能力、稳定的供应链。
   广药有什么呢?只有一个Logo。它并不能准确地传递Logo以前的含义,也就丢掉了真实的意义。加多宝那句“还是原来的配方”,已经让王老吉这个Logo,打了对折。如果这句话连续说半年,估计只剩下两折了。并且我严重质疑国有企业在充分竞争市场的体制能力。
   我打个比方:如果马化腾把QQ的名字和Logo拿走,不带走一个团队、一个代码,能和腾讯抗衡吗?腾讯把QQ换个名字,比如叫MM.
   以前经常有人讲,可口可乐是在卖Logo。加多宝和王老吉的例子就会明确的告诉我们,远远不是Logo那么简单。我举一个我曾经见过的可口可乐的例子,可口可乐的设备采购是全世界商用客户里面最为苛刻的。可口可乐的扫街,是我见过的品牌里面,最牛的。可口可乐的品牌运作能力,是世界鼻祖级的。而Logo,只不过是代表以上所有工作的一个符号。
   危险之四:品牌也会老化
   有谁还记得北冰洋汽水吗?改革开放前,北冰洋汽水在北京市场占据着统治地位。1985年至1988年,北冰洋公司产值超过了1亿元,利润达到1300多万元!但如今的北冰洋却只能是惨淡经营,“丑陋”的包装、土气十足的Logo等,品牌形象的老化让其丧失了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不仅仅是以北冰洋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品牌形象老化几乎是绝大多数世界知名品牌衰败的根本所在。柯达被自己的发明击倒,诺基亚作为智能手机的先行者却在智能手机时代丧师失地、苦不堪言。
   不论是新技术还是产品包装,北冰洋、柯达等失败的根源在于品牌形象老化,无法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凉茶作为近些年异军突起的饮料品类,虽然品牌老化还为时尚早,但在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消费趋势下,你甚至会突然间就不明白行业和市场了,重新定义的速度越来越快。王老吉有什么资本不未雨绸缪。(商界评论)

转自http://finance.huagu.com/yw/1303/152250-3.html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岚海搜集整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