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目中,南京城管局长许卫宁表示:“南京每年有100多起城管队员被打事件,队员被殴打的事件有所抬头,比以往多。”并且请来了城管队员现身说法。这样的声音到底是“民声”还是“官声”?
这几年,电视台很流行电视问政节目,按说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官民互动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载体。如果不走入歧途的话,电视问政对于社会发展必然会有着不少好处。遗憾的是,各地的电视问政节目咋看咋像一部大片,里面的官员和市民都成了演员,按照设计的“故事情节”,将一个个“精彩”送到了高潮。
某县级广播电台开设了一档名为“行风热线”的节目,定期让一把手走进直播间和听众互动,按说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可是,事实上是什么呢,一把手所有需要回答的问题全部是工作人员准备好的打印稿,而打进电话的“听众”则是他们安排的工作人员,真正的听众,导播是不会给接入的。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至今这节目依然在和“听众”互动着。
机关评议投诉最多的单位成为佼佼者,年终考评满意率100%....。.这些奇迹并不是奇迹,都真实的发生着。当一个个奇迹和百姓感受并不一致的时候,这样的奇迹也仅仅能够满足某些人自己的面子。但面子却不是自己涂脂抹粉就好看的,面子要靠亲民的工作。
电视问政这样的形式搞好了就是百姓之福。如何搞好也很简单,就是对于出场的“群众演员”需要真正的去招募,或者随机抽取,让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到电视上去和一把手去零距离。这样的问政才能问出美好,问出正能量,问出发展之路。
想起了逢涨必听、逢听必涨的涨价听证会。这一个个电视问政还会创造多少自豪“奇迹”呢?但愿,只是笔者想歪了,但愿电视问政别沦为自导自演的涨价听证会!
转自: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617/c70731-21865432.html
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小雨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