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136  新疆  帽子  祝永亮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网络资讯 » 正文

乌鲁木齐殡仪馆火化工:守候人生的最后一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1  浏览次数:139
核心提示:在乌市殡仪馆火化班共有4位火化工,给遗体整容、防腐、火化都由他们来完成,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一份又恐怖又忌讳的工作,天天与遗体打交道。陈疆恩说,“不怕天天见到遗体,最怕是瞧不起的眼神,但我们觉得把遗体处理好,把他们送到‘天国’,这项工作是会受到人们尊重的。”
   这里没有笑容,永远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之中,这里是一个人通往天堂路上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站,而在这个被称为人生最后一站的地方,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被高温炙烤,他们不能微笑,他们还被世俗不理解……清明节前夕,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市殡仪馆,零距离接触火化工,体会他们无法言语的苦辣酸甜。

陈师傅正在用吸尘器清理炉台

  

    走进殡仪馆

    3月31日,怀着忐忑的心情,记者在乌市殡葬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乌市殡仪馆火化班。从装有电动门的内接口进入,记者一路前行。一辆辆平板推车在内接口门内干净整齐地摆放着,这些都是用来接送逝者遗体的。工作人员身着黑色西装,神情肃穆。顺着长长的走廊,记者来到冷冻间,96个银色的冰柜闪着冷冷的光芒,排成了一堵墙,让记者感到丝丝的寒意,下意识地裹了裹衣服,似乎这样会温暖一些。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是停放遗体的地方,在走廊的那边就是分成几间的遗体告别大厅。此时,一阵悲哀的哭声从一间大厅传过来,不一会儿就见工作人员将一位逝者的遗体推了进来,停放在走廊的左边,等待着到火化间去火化。

    再往里走就到了火化间,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殡仪馆里面有平板炉和捡灰炉两种,区别就是捡灰炉家属可以自己将亲人的骨灰拣出来。

    与想象中的火化间很不一样,这里干干净净,空间很大,除了机器的声音外没什么别的声音。火化班邹班长正在平板炉火化间忙碌,捡灰炉火化间则是火化工人陈疆恩在忙碌,上午12时左右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两人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头上是细细密密的一层汗。

    邹班长告诉记者,现在的火化间设备很好了,没什么味道和粉尘,主要还是高温,炉子烧起来的温度能到900度左右,在火炉旁工作确实很热。骨灰出来的时候温度也都在300到500度之间,所以无论冬夏,火化工总是一身身地出汗。

陈师傅正在观看炉火

    从不说再见

    在这里默默工作的人,出于职业的顾忌,他们从不与人说再见,也不主动与人握手。记者留意到,从接入口一路走来,不管遇到谁,都是稍稍点点头没有人主动上来握手。记者在捡灰炉的火化间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火化工陈疆恩,他穿着一件白大褂,带着口罩,正在将装在棺椁里的一位逝者放到传输带上,随着陈疆恩按下按钮,棺椁慢慢进到火化炉膛,而他还需要时不时地透过小窗口看看炉内的火候。

    已经干了10年火化工的陈疆恩告诉记者,在这里他从来不主动和别人握手,也不会和别人说再见,因为这个特殊的环境和工作性质,他们只能默默地工作,见到丧属更不会说“再见”,这里是个人人不愿再见的地方。而不握手似乎也成了一种习惯,因为单位里365天都在上班,所以也很少出去参加朋友的婚宴。

    像陈疆恩这样的火化工在乌鲁木齐市共有10名左右。每天他们都在送走各种各样的逝者,对死亡不再是恐惧,而是尊重。在他们自己看来,火化工就如同商店售货员、理发师、美容师、邮递员、清洁工一样,都是一种普通的服务岗位,只不过他们是专门为逝者服务的。

    难忘的第一次

    说起来自己怎么会干上这样一份工作,陈疆恩的思绪回到了10年前,那时候陈疆恩下岗每个月拿着400元钱的生活费,马上就要上幼儿园的女儿开始需要花钱,这时候妻子的姐姐打来电话,小心翼翼地问他愿不愿意到殡仪馆当一名火化工。“当时就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承担起养家的责任。”陈疆恩说,于是他来到了乌市殡仪馆。

    “永远记得那个日子,2004年8月23日。”陈疆恩告诉记者那天他第一天上班,被班长从主任办公室领到火化班后先安排他去了草坪除草,可是没想到下午就来了一个外接遗体的活。女师傅带着陈疆恩来到一个小区内的一片树林,这里有一位女士喝农药后又上吊自杀了,师傅和他要将遗体从树上解下来拉回殡仪馆。看着口吐白沫舌头外伸的遗体,陈疆恩怕极了,在师傅的鼓励下,两人终于完成了工作,此后的很长时间,陈疆恩都没敢回想,总是觉得心里发堵,想吐。

    因为人少,每个男性职工都要在火化班值夜班,值夜班的时候偌大的火化班只有一个人,要负责接进遗体,放进冷藏室。第一次值夜班的时候,陈疆恩把所有的灯都打开,还觉得脊背嗖嗖的发凉,窗外的风声让他坐立不安。在师傅的带动和安抚下陈疆恩慢慢适应了,如今面对遗体的时候陈疆恩不再感到害怕,更多的是尊重。如今遗体整容也是陈疆恩的强项,如何让逝者安详体面、有尊严地离去,是他以及他们对于这份职业的追求。陈疆恩告诉记者,电影《入殓师》中男主角的经历和自己非常相像。

陈师傅等待取出炉台

    需要的是理解

    这份工作苦吗?这份工作累吗?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们都淡然地摇摇头。80后的邹班长在这里已经干了十几年,当年从民政学校毕业来到这里可算得上最年轻的小伙子了。学的就是殡葬方面的专业,来到这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邹班长没觉得这里有多苦、有多累,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因为全年也就十多天的假,还都是每次轮休一天,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太短了。

    对于火化工来说,理解、尊重是他们最需要的情感关怀。陈疆恩告诉记者,同事们出门基本上对于工作闭口不谈,这毕竟不是件高兴的事情。刚刚干上这份工作的时候,确实会承受一些异样的眼光,好在妻子、父母能够理解,母亲甚至说:“妈妈挺佩服你的。”朋友之间的情谊是否会因为这个而疏远,陈疆恩说,一切随意吧。关系好的自然会交往下去,忌讳的慢慢会远离。曾经有一次8岁女儿的话深深地伤害了他。因为孩子不听话,陈疆恩扬手要打小家伙,没想到女儿脱口说道;“爸爸天天摸死人,脏得很,不要碰我。”手扬在半空没有落下,陈疆恩的心里难受极了。孩子似乎明白自己伤害了爸爸,此后的多年再也没有出口伤人过,父女俩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我们需要亲朋好友的理解更需要丧属的尊重。”对于一些丧属极不理智的言语,对于他们这些默默奉献在这个岗位上的人的人来说是莫大的伤害。每天早上9点半上班到下午6点下班,包括接入遗体、为遗体化妆、火化遗体、打扫卫生等工作,每天工作量一般都在8具遗体,最多的时候经陈疆恩的手一天就送走了20多位逝者。有些丧属会对他们表达谢意,感念他们让亲人有尊严地离去,而有的丧属则骂他们赚死人钱。

    一次陈疆恩从下午6点一直加班到晚上11点多,好不容易将一位死于车祸的逝者破碎的面部整理好。可是第二天丧属来了之后却不依不饶地说不像逝者本人了。这让陈疆恩很委屈,加班受累都不算什么,让人受不了的就是丧属们的不理解。

    在乌市殡仪馆火化班共有4位火化工,给遗体整容、防腐、火化都由他们来完成,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一份又恐怖又忌讳的工作,天天与遗体打交道。陈疆恩说,“不怕天天见到遗体,最怕是瞧不起的眼神,但我们觉得把遗体处理好,把他们送到‘天国’,这项工作是会受到人们尊重的。”

    长期的殡仪馆工作,火化工们都磨练出了一种非常成熟的意志,在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你是做什么的,干什么的,在这里都是平等的。陈疆恩告诉记者,在殡仪馆最容易寻找到人生的平衡点,而在这里工作的人们对人生的理解也更为透彻,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有一种责任感,更加珍惜生命,寻求自己的工作价值,做一个热心的人。

    记者手记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殡仪馆采访,尽管大白天走了进去,却依然有种阴森略带恐怖的氛围,空气、脚步和呼吸都变得如此凝重,我不知道每天面对这些的人们是如何这么坦然的。一上午的采访结束之后,却让我对这里的态度有了极大的改变,干净整洁的环境让逝者体面有尊严地离去,每位逝者火化之后,火化工都会仔细地打扫以保证下一位逝者进入一个干净的环境,他们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感动着我。“我们的工作就是让逝者变得安详,让生者得到安慰。”采访的时候他们总这样对记者说。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面对丧属不能面带笑容,只有下班后,同事间才能有说有笑。面对记者时,他们绽放出了笑容。在殡仪馆外再次见到陈疆恩时,温暖的笑容,得体的打扮,带给人的是一种春日暖阳的感觉。他们很少谈到自己工作中的苦衷,只有在记者问起才透露一点。尽管社会上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但绝大多数火化工的爱人和家人都很支持他们的工作,这是让每一个人都感到欣慰的地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