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136  新疆  祝永亮  帽子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德教育 » 正文

商德教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31  浏览次数:244
核心提示:德商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质。德商也是辨别是非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说人应有强烈的道德信仰,并能以此信仰为准则从而
“德商”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质。“德商”也是辨别是非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说人应有强烈的道德信仰,并能以此信仰为准则从而用正确的和诚实的方式行事。它由七大美德组成

一:同情。同情这种美德能使孩子认同和感受他人的情感,能够热情友好地对待他人,更有可能帮助那些受到伤害和遇到困难的人们;
二: 良心。良心则是一种内在的强烈声音,它使孩子心中存有正确的意识,使他们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自控。自控能帮助孩子调节自己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抵抗来自内外的压力,大大减少错误行事的几率;
四:尊重。尊重就是使孩子关注他人的权利和情感,以礼貌和谦虚的方式对待他人,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五:善良。拥有善良这种美德的孩子能够体恤他人、关注他人的情感,并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们;
六:宽容。宽容就是尊重所有人的尊严和权利,即使他人的观点、信仰和行为与自己的不相符合;
七:公正。公正能让孩子光明正大、不偏不倚地对待他人,并能与那些不公正和违反道德法规的行为抗争。

现代企业用人时最先考虑的是员工的“德商”(占54.9%),然后才是“智商”(仅占2%)和“情商”(占13.2%)。可见,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态度上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在重视员工的智商、情商的同时,却更加看重德商,德商成了保证人们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的砝码。古人云:“道之以德,德者得也”,就是告诉我们要以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道德人格的培养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社会转型及其所带来的价值失范,2013年我国孝敬父母都已到立法程度等社会问题已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自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经济体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道德体系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曾有学者指出,我国现存的六大病态社会心理,即物欲化倾向、粗俗化倾向、冷漠化倾向、躁动化倾向、无责任化倾向和经济功利性取向。而这种病态社会心理之所以能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的道德人格不够健全,即道德认识的不足,或道德习惯的缺陷,或道德规范意识的弱化等。

现在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同时精神文明却存在许多问题,道德监控的原有系统正在逐步瓦解,人们的道德意识也在渐渐消退,孩子们在没有成人的监控下,从电视和互联网或是其他的途径中接受了大量的不良信息,从而导致他们道德上的贫血,甚至由于道德信念的沦丧而葬送了前程。因此培养孩子“德商”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了。社会生活比较复杂,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要完善个体的道德行为,就必须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不断提出新理论,“德商”的提出是迎合社会需要,更可能解决好青少年道德人格问题的理论。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层出不穷,同辈之间的残忍行为也在增长,不道德行为愈演愈烈,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这些行为的最有力的措施就是加强 “德商”教育,使他们学会“德商”的三个核心美德,即同情心、良心和自控。如果没有这三个美德,孩子们就会成为随时可以引爆的时间炸弹。

习得德商的最好的场所就是家庭,而提高德商必须依靠父母的精心培育和榜样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道德教师,没有任何人会比父母更适合这一职业。因此,父母要想使孩子获得强烈的道德习惯意识和道德信仰,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就必须有意识地为他们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并不断强化自身的榜样作用,同时教授他们德商中所包含的美德和习惯。在我国,有些父母总是认为道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的责任在于学校和同辈群体的不良影响而不是自己的原因,其实他们才是孩子道德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大量的研究表明,同伴的确能产生巨大的道德影响,但其主要是在处理一些日常的事件上,例如,孩子们的娱乐,音乐和服装的选择上。

中国道德文化研究会第一主席熊春锦先生指出,没有道德精神的民族,将会是一个自我摧毁的民族——因为国家的强盛、科技的发达和道德品格的提升,共同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的地位。可见,一个国家若想成为真正的强国就必须关注全民道德品格的提升。孩子是新生的一代,只有使孩子习得了七大美德,并把这些美德变为指引自己人生道路的原则,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所要求的良好市民。也就是说,“德商”所包含的七大美德是永恒的,是公民生活保障的基础,使孩子从小就形成高“德商”,是文明社会的起码条件。

注重道德修养,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我国的青少年则担负着传承这种美德的重任,他们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其身心健康、道德习惯和道德信仰的养成,不仅是个体自身完善的需要,更是社会的期望。然而我国青少年的道德人格现状却令人担忧。他们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如果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顽强的道德意志,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就很难把握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实现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相反却会滋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中心性突出,不善与他人合作,无视他人的痛苦和不幸;文明礼貌意识淡薄,不尊敬家长和老师,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接受文化信息较快,但分辨力不高,极易受到不良诱惑。

德商是习得的,而不是天生的,成长并不是开始于学校阶段,它的确立也不是在孩子十岁左右,而是伴随着孩子一生成长的一个不断的进程。在我国,父母培养孩子的道德人格时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们总是认为等孩子长到六或七岁时即所谓的理性阶段再开始培养孩子的道德人格也不晚,实际上已经晚了。而有些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道德人格的培养是伴随着孩子的一生的成长的,当孩子步入一定的年龄阶段就放弃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对孩子道德人格的培养。要知道在孩子刚刚学走路的时候就可以对其进行道德人格的培养,尽管在那个阶段孩子们没有认知能力去掌控复杂的道德原因,但是一些基本的道德习惯是可以获得的。如练习自控,表现公平和对他人的尊敬,与他人分享和同情他人。

“德商”的习得还要求孩子能够掌握应付生活问题的道德技能。只有掌握了这些道德技能才能真正领会“德商”的真谛,并实现知行统一,即把“德商”的理论真正的付诸于实践。有研究表明:如果儿童被有意地传授以道德技能和道德信仰的话,那么他们变成有道德的人的机会就会提高。道德技能主要包括解决冲突、移情、辨别是非、控制愤怒、学会宽容、公平谈判和尊重他人等。如果我们忽视对孩子道德技能的培养,那么,结果就会是一场悲剧:孩子们的麻木、不诚实、攻击、粗野、残酷、憎恨和不公正就会渐渐滋长。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道德人格培养中的技能的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道德层面上的思想深植于他们的道德行动中,并使他们变得更加行为得体,富有同情心,尊重他人。
美国学者米歇尔·博芭切中了我们这一时代通病的脉搏,即高度物质文明与良好道德流失相互呼应,提出了拯救孩子道德生命的希望——重视对“德商”的提高和培养。
 请扫二维码关注新疆商业网
qrcode.png
新疆商业网:张珈宁 采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