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考,生存的法宝。若干年来,我国公务员考试的热潮就没断过,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任何一次公务员招考都能引来应考热潮。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达到80万,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1∶60;最热门岗位供需比竟然达到1∶3592,这是一个让人瞠目的纪录。笔者所在的浙江省,今年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高达14万人,杭州余杭区乡镇机关招考10名工作人员,报名人数达竟然到3173人。这真是“百里挑一”,或者说是“百人逐一”。
公务员岗位受追捧,尤其是受到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的追捧,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公务员工作比较稳定,地位相对较高,待遇相对较好,尤其让人感到有“发展前途”,因为那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就业压力大,在工作普遍不好找的前提下,有当上公务员的机会,怎么不去考一考、试一试?正如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所说的:“现在找工作太难了,只能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读研,一边报考公务员,多条腿走路,也不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
现在高考已经不算什么“独木桥”了,倒是考公务员几乎成了挤“独木桥”。由此催生了所谓“考碗一族”,就是一心想着谋得一个公务员的金饭碗,“得碗为安”。每年公务员考试开考后,也有不少人“弃考”,于是有人认为公务员考试热里面有“虚火”,其实一些人由于应考准备不足今年弃考了,明后年还会“卷土重来”;“公务员考试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他任何行当的招考,都没有堪于比肩的。
这背后是一种“官本位”、一种“金饭碗本位”、一种“做官中国梦”的文化。对青年人来说,这种急功近利的意识,有着潜在的“人生杀伤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年轻人的创业创造活力;那种一味图安稳、“捧碗即安”、“当官为荣”的潜意识,于个人、于国家都不见得是好事。公务员队伍当然需要社会精英的加入,但公务员饭碗成为社会精英趋之若鹜的第一追求,那么,对于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后果就堪虞了。笔者本人做过15年公务员,从19岁大学毕业直到放弃乡镇党委书记的职位而“弃政从文”,这一经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如果继续舒舒服服地“从政”,而不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这辈子很快就要废掉了。
本文共分 [1] [2] 页
- 下一篇:世界九大CEO创业历程
- 上一篇:史玉柱成功是必然 市场永远都有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