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发稿时已经有80多名海归报名
据常州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景小云介绍,“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是指在海内外取得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在海外大型企业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关键岗位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3年以上,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常州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创业人才或团队。截至发稿时已经有80多名海归报名,根据他们的资料,他们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能源、新材料以及动漫等产业,这与常州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不谋而合。
原来强求海外留学经历,现在只要有国外工作经验的皆可参加。
实际上这已经是常州市第二次启动“百万重金资助领军型海归创业”计划了,今年6月,参与第一期计划的16名海归创业人才与常州市政府签订协议,而截至10月中旬,已经有11名“领军”人才正式在常州安家落户。景小云介绍说与第一次的招募相比,本次活动组织得更加严密,共分为发布信息、技术评审、经济评审、推介项目、面试答辩五个阶段。另外组委会还放低了竞争的门槛,原来要求必须是要在海外留学和工作过人员,而现在国内的一些高层次人才,只要其在国外工作过的也可以参与进来。而最大的不同就是政府将资助企业的金额由原来的1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以上。除了政府出资的200万元的启动资金和100万元的科技专项资金以外,风险投资公司也会向中标的领军人才提供不少于企业注册资本15%的风险投资。景小云承诺,所有的资金都将在企业办理完注册手续之后予以发放。
常州的“野心”
雄心勃勃的常州市还有更加宏伟的计划。景小云介绍说,“百万重金资助领军型海归创业”至少持续5年,在它上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常州市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该工程计划在5年内吸纳1000名海外人才,以充实常州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常州市如此花费血本,动作频频地向高端海归人员抛绣球是有原因的。在江苏省内,常州曾与苏州、无锡并称为发展得最快的城市,然而近十年来,常州人却多了一份忧虑。而放眼整个长三角地区,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夹击下,常州的发展能力受到了严重挑战。常州不甘于成为长三角的二流城市,而更想在第一集团中搏击翱翔,解决这一问题似乎又回到了老生常谈的招商引资上,但这一次资本的概念似乎得到了更多的扩展,城市领导者们放开眼光,更加注重起对人才等软实力的吸收与投资,而海归人才以其优良的学业背景和创新能力以及相关企业的国际运作经验成为了各城市人才争夺战中的香饽饽。
后记:此时,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很多,对于创业者一方来说,如何促使政府兑现承诺,如何将企业今后的发展与政府和城市的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对于政府一方,如何考察创业者合理运用创业资金,如何在启动阶段后给予更多的扶持,帮助企业走得更远,这都需要双方的长期合作。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