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安置 邻里间互不买账
地震后,政府为受灾群众重建了安置房,蒲阳镇的13个社区(村)、60几个组,共2万余人被集中进行了安置。由于搬迁采用的是抓阄选房,原先的村组建制被打破,楼上楼下互相不认识,村长组长要找组员不容易,组员要找村长组长办事也不方便,导致了小区里的很多矛盾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家住凉水社区建设B区的老汪说,他家的卫生间漏水,上个厕所还得打把伞。找来维修人员,说要请楼上住户配合更换渗漏的水管才行。找到楼上住户,人家却说,刚刚花了十来万做好装修,坚决不让破墙。老汪没办法,好不容易拉来凉水社区的组长到现场进行解决,人家却不搭理:“你凉水的还管得到我金凤的哇?”“哐”的一声关了门。这样的事情还很多,大家的意见很大。
重建组织 及时解决小区矛盾
情况反映到蒲阳镇政府,组织决定由镇党委副书记李祖文牵头对组织架构进行重建,一定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他们充分发挥党员的力量,成立了安置点党支部,与物业管理一起,从每个单元做起,单元选出单元长、楼栋选出楼栋长,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设立安置点管理委员会,进行网格化管理。对于小区里的纠纷、矛盾,由单元长、楼栋长和管理委员会等进行协调处理,对于涉及到村民以前的分配利益问题,仍由原先的社区(村组)解决。
自从实行了这样的“双重管理”“双轨运行”管理机制,老百姓的事情能得到及时处理,并且随时收到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老百姓形成了主人意识,主动给小区管理提建议,帮助小区完善建设,让小区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群策群力 积极建议建好新小区
有人说,没人守车,好多户的电瓶车都被盗了,能不能修个车棚啊?小区立即征集住户意见,建起了停车棚,派专人值守,这里再不掉车了;有人说,没有文化活动室,生活很枯燥,小区又建起了“群众之家”,不仅能看书读报,而且每周星期二还有医生来此免费给群众做医疗保健咨询。
最让大家满意的是,几个安置小区创造性地成立了“群宴服务中心”,既方便老百姓摆酒碗,延续了川西坝子多年的群宴风俗,又加强了卫生防疫管理,保障了老百姓的健康。镇安置管理中心的左主任说,这个群宴中心也是在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下成立的。村民给管委会提意见,说没了院坝子,结婚做寿摆酒碗都不晓得去哪里?占道妨碍通行,而且影响其他人休息,但酒店价格太贵他们又进不起。于是,每个小区都建起了一个“群宴服务中心”,购置了全套的炊厨灶具和桌椅板凳,老百姓办酒碗,提前登记,付很少的一点气费和手续费就能使用了,而且还有镇食药监所的卫生人员到场进行食品卫生检查。记者从登记本看到,这种接地气的群宴中心非常受欢迎,从去年12月23日启用以来,几乎天天有人租用,截至过年前就已经排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