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136  新疆  帽子  祝永亮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风采 » 正文

巴特塞克:离开伦敦去做电影公司CEO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6-24  浏览次数:129
核心提示:    丹尼尔.巴特塞克(Daniel Battsek)在曼哈顿的办公室很雅致,符合他作为米拉麦克斯(Miramax)首席执行官的身份

hspace=0    丹尼尔.巴特塞克(Daniel Battsek)在曼哈顿的办公室很雅致,符合他作为米拉麦克斯(Miramax)首席执行官的身份——包括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在内的很多著名导演都是从这家公司起步成长起来的。但在桌子和惹眼的大屏幕电视机旁边,却有一件摆设显得不太协调,像是从新潮酒店收集来的家具。那是一只矮小的木头椅子,原本是切尔西(Chelsea)足球俱乐部的主场斯坦福桥球场(Stamford Bridge)西看台的一张座椅。

  这张椅子是巴特塞克出生地的一个纪念品。他生长于伦敦西部,从孩提起就是切尔西的铁杆球迷。上月,他在莫斯科观看了欧洲冠军联赛的决赛,在那场球赛上,切尔西输给了曼联(Manchester United)。

  电影是他的另一个爱好,也是他告别伦敦的生活、举家迁来纽约的原因。他的这一决定在今年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电影行业,不管从哪种标准看,今年对于巴特塞克和米拉麦克斯都是辉煌的一年:与派拉蒙优势(Paramount Vantage)联合出品的《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同样与派拉蒙合作的《血色将至》(There Will be Blood)的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荣膺最佳男主角。《潜水钟与蝴蝶》(The Diving Belland the Butterfly)是米拉麦克斯今年的另一部成功之作,获得多个奖项,且好评如潮。

  巴特塞克表示,米拉麦克斯的影片面向更为有鉴别力的人,而非普通的好莱坞影迷,但它们也必须赢利。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仰坐在他的椅子上,显得轻松自在。“我为优秀的导演提供一个大本营,他们能拍出具有真知灼见的电影。”

  他的时运极好。他投身Palace Pictures时,独立电影开始在英国大行其道。该公司以《蒙娜丽莎》(Mona Lisa)和《哭泣的游戏》(The Crying Game)等片领先于同道。“那是一个十分激动人心、精力十足的时候,我们全都凭着感觉做事,”他说。

  那也是他首次接触哈维和鲍勃?温斯坦(Harvey and Bob Weinstein)。当时,米拉麦克斯开始在美国发行Palace的影片,因此,他们“几乎就像姊妹公司”。在Palace工作6年后,他于1991年跳槽到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负责英国发行事务。在此期间,他与史蒂芬?弗莱尔斯(Stephen Frears)、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和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等导演结下深交。

  “他们必须赢利,而这并不容易,因为预算比较低(与好莱坞大片相比),实际拍片费用也比较低。”

  自2005年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后,他一直在努力掌握这种微妙的平衡术,以拍出既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他接手这项工作时,是踏着前任的成功足迹。哈维和鲍勃?温斯坦创立了米拉麦克斯,带领公司进入1990年代的鼎盛期,并撼动了好莱坞的权势等级。米拉麦克斯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并树立了口碑。它出品了《低俗小说》(Pulp Fiction)和《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等部影片,并将国际短片带给主流观众。它的成功在好莱坞引发了一场小型革命,各大制片公司纷纷成立专业的“独立”部门,以更好地与米拉麦克斯竞争。

  温斯坦兄弟于1993年将米拉麦克斯卖给沃尔特-迪斯尼,但又在公司呆了12年。由于与迪斯尼的关系变得不睦,他们最终离开了公司。促使他们下决心离开的是,双方在《华氏9.11》(Fahrenheit 9/11)的发行上争执不下。该片意在批判布什政府。当时在迪斯尼从事发行业务的巴特塞克接到任命,接替米拉麦克斯创始人之位。“我不想假装这不具挑战性、没有风险、没有惊慌。我与哈维和鲍勃共事了20年,其中14年是在迪斯尼。我了解题材和迪斯尼是怎么运作的,我知道米拉麦克斯的DNA。但我此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决策权。”

  在管理风格上,他与哈维?温斯坦截然相反。哈维是温斯坦兄弟中比较有名的那位,直到2005年,他还是米拉麦克斯的代表人物。哈维以脾气火爆、个性鲜明著称,而巴特塞克温和,内敛,虑事周到。

  “我的性格就是这样。我(与哈维和鲍勃)一样满怀激情,我肯定他们会说我……和他们一样对公司充满雄心壮志。 ”

  “我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工作,试图尽可能地与人合作。我的做事方式与温斯坦不同……这不是更好或更差的问题,而是我的做事方式就是这样。”

  他接手时,米拉麦克斯在影评家和观众当中已失去了一些光芒,因此当务之急是再度推出有创意的作品。他还必须争取让公司在迪斯尼麾下保持独立。“我列出的头两件事是: 我如何确保米拉麦克斯继续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能够自行决定用什么导演和题材;同时使之在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的内部运转。”

  关键是要确保米拉麦克斯能够保留纽约总部和标志,而不要搬到加利福尼亚,从而并入迪斯尼。“这自然而然地传递出一个信息: 我将可以自由地进行必要的决策。”

  然后他将重点转向公司的经营。米拉麦克斯在温斯坦兄弟在位时发展迅速,但花费过巨。

  在巴特塞克执掌之下,米拉麦克斯将每年发行电影的片数从20部减少到8至10部。“这是一个机会,将米拉麦克斯转变成它需要和想要的样子,成为一个专业子公司……一个有声望的公司,制作让人叫好的电影。”

  他很快就取得了成功:《黑帮暴徒》(Tsotsi)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外语片)被认为是我们可能无法染指的领域之一。”

  次年,米拉麦克斯的《女王》(The Queen)为海伦?米伦(Dame Helen Mirren)夺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在今年摘取的奖项中,《老无所依》是“最高的荣誉”。

  “我们很幸运,所有这一切发生得比人们预想的更快,”他坦言到。

  拍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不是火箭科学……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复杂”,但也不容易。“你取材时必须非常自信,与导演一起工作必须非常尽责、细致,你还必须设法让片子尽快开拍。”

  他说,他个人对实际拍片子的过程不太感兴趣。“我从未对拍片产生过狂热,坐在现场观看一个场景是怎么拍的,一点都不吸引我。但我喜欢在影院看电影,我喜欢有创造性的一面,和导演、剧作者、演员一起工作……我喜欢制作的过程。”

  自从温斯坦离去后,米拉麦克斯与迪斯尼的关系大为改善。最近,迪斯尼首席执行官鲍勃?伊格尔(Bob Iger)特意表扬了米拉麦克斯。与此同时,该公司再度获得了影评界的交口称赞。

  然而,巴特塞克并不想满足于现有的荣誉。他说,成功“很快就会过去……我们必须确保在这些基础上继续前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