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136  新疆  祝永亮  帽子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风采 » 正文

渔民林尤明:109件文物岁月留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21  浏览次数:568
核心提示:残破了一角的瓷碗,碗底的花纹依旧清晰、精美,在灯光下闪着动人的光华;完整无缺的小瓷碗,浅绿色的碗底,盛开的花朵纹路柔美如
 

残破了一角的瓷碗,碗底的花纹依旧清晰、精美,在灯光下闪着动人的光华;完整无缺的小瓷碗,浅绿色的碗底,盛开的花朵纹路柔美如故;而那褐色陶罐,原本光滑的罐口长了一株白色的珊瑚,为其增添了一丝自然之美……

潭门镇昌文村、灶坡村、草塘村、富港街的10余户渔民无偿捐赠了825件珍贵文物,文物类型涵盖陶器、瓷器、琉璃、金属、杂项、石器等。灯光下的每一件文物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折射着岁月的沧桑。

这批文物中,最大的一件是潭门渔民林尤明捐赠的青黄釉大缸,专家鉴定为“明代青黄釉划龙纹五辅首缸”,大缸口径26厘米,被圈裹着一块一块的珊瑚结晶体,底径23厘米,通高50厘米。

这是林尤明1978年前收回的一口大缸。据发现这口大缸的渔民说,从华光礁捞上来时,这口缸里还装着各式瓷器胭脂盒。“应该是做外贸交易的商船触礁沉没了。”林尤明推断。这背后,也深藏着商人和渔民的生活故事:船上装着各式各样等待去南洋交易的瓷器,人们干脆将粉盒、香盒等精美易碎的物件仔细堆放在这口大缸里,即节省了空间,又保证了瓷器的安全。

从一件文物,就可窥见当年的生活和文化。林尤明爱上收藏,大抵也是如此原因。

像众多潭门人一样,林尤明的祖祖辈辈靠耕海为生。他们乘风破浪,以拓荒者的气概,绕过暗礁,战胜急流,行船千里石塘,扬帆万里长堤。

17岁时,林尤明就跟随镇上的老渔民出海,慢慢从船工做起。“出过海,才知道潭门人的辛苦。”林尤明说,13年的“做海”生涯中,他也曾经历九死一生。在东沙海域附近,渔船遭遇台风,所幸在岛礁避风才得以幸存。“被困船上已经算幸运,毕竟活着回来了。”林尤明说。

从小就爱艺术的林尤明尤其喜爱镇上渔民出海时带回来的各式物件。渔民在岛礁作业时,常常会意外捞到水下的海捞瓷残片以及各类文物。林尤明常常仔细把玩研究,慢慢地爱上了收藏,哪怕再小的残片都用心留着。

此次国家南海博物馆征集文物,林尤明毫不犹豫地捐赠109件文物,其中元代瓷片标本33件。“南海博物馆能落在潭门,我们非常高兴、荣幸。”虽然已经不出海,但林尤明的骨子里依然流淌着渔民的血脉。把这么多年收藏积攒下的物件捐赠出来,林尤明并没有不舍。“希望子孙后代看到这些物件,能够感受到潭门和南海的历史。”他说。

在林尤明看来,每一件文物都有它背后的故事。他捐赠的文物多数出自宋、元、明时期,大都为青花瓷。他能从一个个物件中,感知着潭门人在祖宗海上的故事与传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