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136  新疆  祝永亮  帽子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物流速运 » 正文

圆通宣布弃购排名前五的物流公司 抛出85亿募资计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05  浏览次数:4934
核心提示:自10月20日正式登陆上证所后,圆通速递在一个月内接连放出大招。12月2日晚间,圆通速递(600233)在发布公告,宣布终止与一家全国
 自10月20日正式登陆上证所后,圆通速递在一个月内接连放出“大招”。

12月2日晚间,圆通速递(600233)在发布公告,宣布终止与一家全国排名前五的快运物流企业资产重组事宜,公司股票于2016 年12月5 日复牌。

圆通速递在公告中称,拟通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优势资产,加强和巩固原有快递业务,同时整合产业上下游,实现协同发展。同时也为了“实现公司产品多元化及服务升级,进行产业链延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11月7日,圆通速递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称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涉及资产重组。此后有消息称,圆通速递拟收购拥有中国最大公路快运网络之一的物流企业天地华宇。天地华宇随后在其官方微信公号否认了这一消息,但这一否认声明很快就被删除。

天地华宇是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公司,前身是民营的黑龙江华宇物流集团,总部设在上海。2013年11月,中信产业基金从跨国快递公司TNT手中接过天地华宇。2007年,TNT收购华宇物流集团,后更名为天地华宇。2014年6月,天地华宇宣布收购原凡客诚品旗下的快递企业——北京如风达快递有限公司。截至2015年1月,天地华宇在全国600个大中城市拥有54个货物转运中心、1500家营业网点和16000名员工。

快递投资者、快递专家赵小敏告诉澎湃新闻,圆通速递如果成功收购这家全国排名前五的快运物流企业,其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及业务量都将得到提升,且这家快运公司本身就有快递牌照,这样圆通就有两家快递公司,这家快运企业本身已经比较成熟。

“圆通收购这家全国排名前五的快运物流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收购完成后两家公司如何在企业文化上进行碰撞和融合。”赵小敏表示。

赵小敏还称,无论是对圆通的国际化、跨境、商业、金融的布局,从圆通提出的理念到圆通创始人的风格,都决定了圆通速递几乎可以肯定会走一系列的并购重组之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资本扩展是必须要做的。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快运网络,不符合圆通速递的战略布局,更不符合圆通速递创始人的决策风格。

一名快递业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圆通与这家“全国排名前五的快运物流企业”的重组还会继续谈判,其他的收购也会展开。这名知情人士称,圆通内部已经列出了一系列的收购名单,包括国内的上下游企业和国外资产。

圆通速递上市仅一月有余,除了资产重组,其在业务布局、资金布局方面动作频仍。

12月2日晚间,圆通速递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5亿元。

圆通速递披露了拟募资不超过85亿元的用途,将用于多功能转运及仓储一体化建设项目、转运中心信息化及自动化升级项目、航空运能提升项目、城市高频配送网络建设项目和终端服务网点建设项目。其中,全货机购置项目约为14.6亿元,用于购置引进13架航空货运飞机。

圆通宣布弃购排名前五的物流公司 抛出85亿募资计划

圆通速递2016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拟募资不超过85亿元用于全货机购买等项目。

增发公告显示,截至12月2日,圆通速递(600233)实际控制人喻会蛟、张小娟夫妇及一致行动人持有67.21%的圆通速递(600233)股份。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喻会蛟、张小娟夫妇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持有本公司不低于61.22%股份。

圆通速递的“财技”不仅于此。11月5日,圆通速递(600233)发布2016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通过了对54亿元闲置募集资金实施现金管理,用于购买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或进行结构性存款的议案。

12月2日晚间,圆通速递(600233)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拟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公告》,称其控股股东蛟龙集团拟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拟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人民币5 亿元。

对于圆通一个月之内“搅动”百亿资金,一名有着10多年的资本市场经验的快递业资深人士表示,很久没看到一个刚刚借壳上市的公司,能在一个月之内抛出这个这么大额度的非公开发行股票计划了,并为圆通速递的这一计划能否获得证监会的批复”捏了一把汗”。

对于圆通速递(600233)近期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一名要求匿名的公募基金投资总监向澎湃新闻表示,当前,上市公司融资间隔并未有规定,理论上上市公司可以随时连续启动融资计划;另外对于上市公司融资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的监管核查。而从最近传闻监管层加快IPO审核而收紧再融资市场或许可观察政策变化的端倪。第二,整个再融资市场连续几年的火爆,尤其是在货币政策连续宽松带来的流动性充裕而优质资产匮乏的背景下,市场投资者疯狂追逐定增项目,客观上也给上市公司传递了一些负面的信号,不可避免对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起到了催化作用。第三,类似的非理性融资本质上对投资者或上市公司老股东不一定是好事,其间带来的一系列股权稀释、资金使用效率底下、摊薄股东回报率等问题,都值得投资者谨慎思考。第四,于上市公司而言,募投项目的可行性前景收益率等都是需要反复论证,频繁融资背后避免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恶性循环,最终有损于股东价值。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